巴哈伊信什么
巴哈欧拉及其圣约
巴哈欧拉—神圣教育者
巴哈欧拉的生平
1863年4月,在巴格达,各阶层的男女老少聚集在通往底格里斯 河畔的大路上,含泪送别他们的朋友、安慰者和引导者。
米尔扎·侯赛因-阿里——即巴哈欧拉——正从这里被流放。20年前,巴布的教义席卷波斯。作为巴布的重要追随者,巴哈欧拉放弃了生来养尊处优的生活,选择了在囚禁和流放中度过余生。
但是绝望很快将变为希望。在离开巴格达郊区前,巴哈欧拉向祂的同伴做出一项宣告,其内容是他们当中许多人早已料到的。这宣告是:祂是巴布预言的那位伟大的神圣教育者,祂将开启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用和平公正的世界取代过往的独裁与不公,人类一体原则将会实现。
祂明确宣告“神圣之春”到来了。
早期生活
1817年11月12日,米尔扎·侯赛因-阿里在伊朗德黑兰出生,祂享有高贵出身所带来的所有优势。在幼年时期,祂就展现出非凡的知识和智慧。
在青年时期,米尔扎•侯赛因-阿里没有像父亲那样谋求政府职务,而是选择将祂的精力用于照顾穷人。祂对地位或名望没有任何兴趣。
伊朗德黑兰市,巴哈欧拉的出生地。
在接受了巴布的信仰后,这名年轻贵族和祂家人的生活从此改变。虽然米尔扎·侯赛因-阿里从未见过巴布,但从听到巴布的启示那一刻起,祂就全心地接受了这个启示,并投入自己所有的精力和影响力来宣扬它。
1848年,巴布的追随者在伊朗东北部的巴达什特村举行了一场重要聚会。这场聚会确定了这一新宗教的独立性,米尔扎•侯赛因-阿里在整个过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从此之后,米尔扎•侯赛因-阿里就被称为巴哈欧拉,阿拉伯语中意为“上帝之荣耀”。
随着巴布追随者群体的壮大,遭到的镇压也日益加剧。成千上万的巴比信徒遭受了最残忍、最野蛮的对待,许多信徒惨遭杀害。当300名巴比信徒在一个叫谢赫•塔巴尔西的荒凉圣祠中避难时,巴哈欧拉前去加入他们,但受阻未能到达。
巴布在1850年被公开处决。随着大多数巴布的主要拥护者被杀害,巴哈欧拉显然成了巴比余众唯一可以转向的信仰领袖。
启示
1852年,巴哈欧拉被诬为伊朗国王纳赛尔丁·沙阿遇刺事件的同谋。当拘捕令发出后,祂前去面对祂的指控者,这让那些受命抓捕祂的人感到非常震惊。他们让祂一路上赤着脚并戴着镣铐,穿过拥挤的街道,去到一个叫做“黑坑”的臭名昭著的地牢。
这座地牢曾经是一个公共澡堂的蓄水池。牢里的囚犯呼吸着阴冷而污浊的空气,被一条无比沉重的铁链锁在一起,那铁链在祂身上留下了终生的伤痕。
正是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中,最罕见也是最为神圣的事件再一次显现:一个外观普普通通的凡人受到了上帝的召唤,带给人类一个新的启示。
对于这种神圣启示的经历,关于摩西、基督和穆罕默德生平的后世记述中只有间接述及,而巴哈欧拉则用自己的话进行了描述:“在被囚禁于德黑兰这座牢狱的日子里,粗砺沉重的锁链和浑浊恶臭的气味使我难以入睡。可就在难得的短暂睡眠之中,我感到有什么东西自头顶涌向胸膛,仿佛是一股瀑布自高山之巅飞速倾泻大地。于是我的四肢像火烧一样灼热起来。此时此刻,我嘴里所念诵的,无人忍听。”
被流放到巴格达
在遭受了四个月的极度痛苦后,巴哈欧拉获得释放并被永久驱逐出祂的祖国伊朗。此时的祂身患疾病,极其虚弱。祂和家人被放逐到巴格达。在那里,巴比余众越来越多地向巴哈欧拉寻求道德和灵性指引。祂高贵的品格、明智的建议、对所有人的关爱以及祂身上日益突显的超越常人的伟大,赋予饱受压迫的巴比社团以新的活力。
巴哈欧拉在巴比社团中的领导地位,越来越招致祂野心勃勃的同父异母弟弟米尔扎•叶海亚的强烈嫉妒。米尔扎•叶海亚数次不知廉耻地诋毁巴哈欧拉的人格,在巴哈欧拉的同伴中播撒疑虑与猜忌的种子。为了避免自己成为冲突之源,巴哈欧拉隐居到库尔德斯坦山区,在那里生活了两年时间,反思祂的神圣使命。祂这一时期的生活正如摩西隐居西奈山,基督在荒野中度日,穆罕默德隐没阿拉伯山野间。
然而,即使在那偏远之地,巴哈欧拉还是声名远播了。人 们听说那里生活着一个拥有非凡智慧和口才的人。传闻到达巴格达时,巴比信徒们猜到那个人是巴哈欧拉,于是派人央求祂回来。
重回巴格达后,巴哈欧拉为巴比信徒们注入了新的活力;巴比社团的声望不断增长,祂的名气也传得越来越远。在这段时期,祂完成了三本最知名的著作:《隐言经》、《七谷经》和《笃信经》(《伊甘经》)。祂虽在著作中对自身地位有所暗示,但公布宣告的时候还未到来。
随着巴哈欧拉的声望日隆,一些神职人员的忌妒和怨恨之火再度高燃。他们请求伊朗沙阿让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把巴哈欧拉移到离伊朗边境更远的地方。第二道放逐令下达了。
1863年4月末,在从巴格达郊区前往伊斯坦布尔(当时英语里称作君士坦丁堡)前,巴哈欧拉和同伴们在一个被祂命名为里兹万(意为“天堂”)的花园中住了12天。在那里,在底格里斯河畔,巴哈欧拉宣告祂就是巴布所预言的应许者,是上帝为人类集体成熟期派来的使者,是世界各大宗教经书所预言的应许者。
进一步被流放
离开巴格达三个月后,巴哈欧拉和同伴们到达了君士坦丁堡。他们只停留了四个月,又被流放埃迪尔内(阿德里安堡),在最寒冷的冬季走完一段艰难的旅途。在阿德里安堡,他们的房舍根本无法抵御严寒。
里达·比格故居的现代景观,巴哈欧拉在阿德里安堡居住了一年。背景是苏丹沙利姆清真寺。
巴哈欧拉将阿德里安堡称作“偏远牢狱”。流放者的居住环境非常恶劣。巴哈欧拉笔下的经文却依旧涌溢不绝,祂的启示讯息远播到埃及和印度。
在这个时期,米尔扎•叶海亚,祂嫉贤妒能的同父异母兄弟,设计给祂下了一次毒。祂因之患上的手颤后遗症,显现在祂此后一生的笔迹中。
自1867年9月起,巴哈欧拉给各国的君王写了一系列信件。在这些有预见性的信中,祂公开宣布祂的地位,谈论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但首先祂警告道,世界的政治和社会秩序将发生灾难性的剧变。祂号召各国君王伸张正义,呼吁他们聚首共商结束战争。祂说只有联合行动才能建立持久和平。然而,祂的警告被当作了耳旁风。
在巴哈欧拉反对者的持续煽动下,奥斯曼政府最终将祂逐至最臭名昭著的流放地。1868年8月31日,巴哈欧拉抵达地中海地区的阿卡狱城,在这座防卫森严的城市及其郊区度过余生。
在狱中过了两年多,巴哈欧拉和同伴们被送到城里一座狭小的房子。巴哈伊信徒——尤其是祂的长子阿博都-巴哈——的道德品行逐渐感化了狱卒们的心,消解了阿卡城居民的偏见与冷漠。与在巴格达和阿德里安堡一样,巴哈欧拉的高贵品性逐渐赢得了广大民众以及一些领袖的敬仰。
《亚格达斯经》的泥金版,由阿博都-巴哈于 1902 年委托制作。
在阿卡,巴哈欧拉启示了祂最重要的圣作《亚格达斯经》(《至圣经》)。祂在书中阐发祂的宗教的基本律法和原则,并为一个全球性的行政体系奠下基础。
晚年生活
19世纪70年代末,仍是囚犯之身的巴哈欧拉得到一些自由,可以在城墙外走动,这样祂的信徒可以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谒见祂。1890年4月,剑桥大学的爱德华•格兰维尔•布朗(Edward Granville Browne)教授在阿卡城附近巴哈欧拉居住的一座宅子里谒见了祂。
迈兹拉阿宅第——巴哈欧拉从监狱城阿卡获释后曾住过的住所之一。
布朗教授这样描述第一次会见的情况:“我凝视着祂的面容。我无法描述它,但却令我永生难忘。祂的目光犀利如鹰,仿佛能看透人的灵魂;饱满的天庭透射出力量和威权……不必询问眼前的这位是谁了!我向祂鞠躬致敬,因为人们对祂的忠心与爱戴足以令国王嫉妒,令皇帝艳羡!”
1892年5月29日,巴哈欧拉与世长辞。祂在遗嘱中指定阿博都-巴哈为继承人和信仰领袖。有史以来,首次有世界宗教创始人在确凿的书面遗嘱中指定继承者。这是“巴哈欧拉圣约”的核心条款,它使巴哈伊社团得以保持永久的团结。